活動日期
109.10.25 13:30-15:30活動地點
ES409活動目的
藉由帶領反思聚會讓志工們反思首次服務過程的事件或經過、覺察自己與服務對象的情緒狀態,分享與吸收夥伴們的經驗與回饋。活動內容
1.詢問大家對於課程的期待2.以艾瑞克森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說明服務對象目前的發展階段
3.分別以老師&學生的角度寫下會影響彼此互動的因子
4.社工分享與服務據點學生的互動經驗
5.以生態圖統整大家提出的意見
活動特色
家樂協會-張齡方社工及據點老師-陳詠馨老師以大家而熟能詳的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6-11歲&12-18歲的發展階段及學生會有的想法、行為,融合在一起說明他們的個性。
在分組討論時,社工讓大家分別以老師及學生的角度提出會影響雙方互動的因子,像是教學方式、成長背景、對彼此的認同。社工整理出的影響因子為—溝通、個人專業、價值觀、年代/個人差異,老師以生態系統理論統整大家的分享,說明不同的系統對於學生的影響。
在種籽分享與學生互動的情況時,社工也分享與課輔班學生相處多年的經驗,告訴大家「相處方式沒有標準答案」!
從孩子身上認識自己
並不斷覺察自己
彼此教學相長活動照片
-
齡方社工&詠馨老師與大家說明培訓課程
-
以老師與學生的角度寫下影響彼此互動的因子
-
分享小組的討論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