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
2021/11/19 12:00-13:30活動地點
淨心堂一樓大廳活動目的
講述共享經濟定義,提供學生新思考模式,反思服務學習本質。活動內容
黃愷平老師以生動活潑的方式說明共享經濟的本質,並藉由不同例子解說人們一般對取捨的考量方式,繼而從中求取最適解,而非最佳解。另提出一項議題:我們一般所認為的做好事,是否真正的達到「善意」的目標?抑或是反而製造更多問題?
老師詳細解釋共享經濟的定義:是雙方藉由分享的舉動,將閒置資產透過各種平台達到取得利益的目的,其對象並不限於認識的人群。同樣是利己利他的原則,但與服務學習的差距在於經濟利益上的考量。
當我們說:我願意,通常代表了一種責任的承擔、一種必須達成的義務,而我樂意:絕大多是情緒上主動的反應,而不是必須的責任。所以如何讓服務學習從我願意轉變為我樂意,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課題。
活動歷程:
12:00-12:15 |
報到與領餐 |
12:15-12:20 |
開場 |
12:20-13:20 |
講座時間 |
13:20-13:30 |
Q & A |
活動特色
黃愷平老師平易近人的述說、舉例自身經驗,讓學生瞭解追求事物本質的重要性,需明白其意義才能找尋最適解。藉由鼓勵學生反思「共享/分享」與「服務學習」之間的關聯,評估怎樣的做法可以真正解決根本問題,重新建立新觀點。
從回饋單中可看出學生對於黃愷平老師給予非常正面的回饋,認為老師的講述方式,讓學生更容易了解老師闡述重點:需瞭解服務學習的真正意涵,才能針對問題想解決方案,並經由服務學習執行的過程,學習新觀念、新體驗,改變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活動照片
-
開場
-
黃愷平副教授講述議題
-
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講師分享
-
老師回答學生問題
-
講師與學生互動
-
大合照
-
頒發感謝狀
-
閉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