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學生起飛

Line@❤適性揚才

【教發中心】創新課程

發佈日期:2022-01-10 10:41:34

年度

110

內容

本校教學多以單向講授及傳統課程模式進行,本計畫鼓勵教師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提供教師課程設計發展、教學增能、師資培力等多面向資源,使教學模式與課程內容更趨多元實用。

【策略】
教學模式創新:推行各項創新教學計畫包括程式設計融入課程、健康促進、自主學習、產學合作導向、跨域整合與協作及敘事力等課程。
建立資源機制:1.設立各創新計畫的執行要點,訓練課程助理協助教學紀錄及行政核銷。藉由「創新課程茶會」瞭解教師需求。2.執行創新課程有成功經驗者可推廣校級的創新課程計畫,並加入彈性薪資教師群,將來以此作為教學升等之依據。
教師知能發展:提供教師進行教學創新所需知能與資源,以教育現場或文獻資料提出問題透過課程設計、教材教法、或引入教具、科技媒體運用等方式,採取適當的研究方法與評量工具檢證成效之歷程。

【具體措施】

A. 跨域協作課程:跨域協作課程主要為提高學生合作力、跨域溝通力及實踐力,將於每學期前進行徵件,以每案至多四萬元補助參與教師。跨域協作計畫有分為大一大二學生適合的基礎跨域協作模式(見下圖)亦有較適合高年級學生的跨域協作模式,主要以統整性課程為主,學生已有基本專業能力之下,直接建立跨域團隊,由雙方老師共同進行團隊輔導,進而完成作品之呈現。



B. 產學成果導向課程:課程與產業的對接,發展「企業出題,學生解題」的學用合一創新模式──即由企業提出專案計畫之需求,教師與企業共同設計課程,透過共教共學,讓學生的學習和廠商的專案計畫緊密結合,使學生實踐的成果更具價值,學以致用,為就業及創業提前累積資本;而企業也提供相對應的學習,與業界產生連結,以達學用合一,屏除過去獨尊的理論性專業,更加強學生的實務性專業能力。

C. 在地連結健康促進課程:本計畫持續鼓勵教師與新莊、樹林、五股、泰山的社區/機構進行跨單位合作,並將重點著眼於「深化在地、居民有感」,課程學習活動和成果展現方式期能更聚焦在「社區需求」與「學生/民眾交流互動」,藉舉辦活動或思考如何解決社區問題之過程中,學生能夠瞭解如何將專業知識應用於實際情況中,並獲得更多實務經驗。今年持續與輔大診所合作,該單位常至新五泰地區舉辦衛教講座和健檢活動,藉其人脈協助媒合里長/社區機構負責人和課程教師,期能拓展本校跨單位合作範圍,並汲取與社區合作之經驗。



D. 自主學習課程:建議老師將18週課程內容濃縮成12~15週,以傳統方式實際到校授課,其餘週數為學生自主學習期,授課方式不限,主要以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計畫,從設定主題、規劃具體方案、撰寫學習計畫書、自我規約學習與成果發表等,教師從旁輔導自學方向,並多次給予點評及專業指導。

E. 敘事力課程:教師以「具利他精神」或「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主題為核心,鼓勵學生發掘身邊的問題或社會議題,並幫助選定之問題/議題獲得關注。課程中,透過教學設計和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訊息的統整判讀,練習將本位知識與敘事力結合的專業知能溝通能力,以多元的成果展現方式(短講、文案/劇本、影片/微電影、影像紀錄、出版品、公開展演、策展等)作為期末學習歷程的總結,並以得到班級師生以外的迴響(如:點擊率/觀看次數、觀賞者回饋、社會運動、他人的引用/使用、校內外合作機會)為最終目標。

成果

A. 跨域協作課程本年度共有4案(8門課程)跨域整合與協作成果課程計畫,共8位老師、306位學生參與,產出4項跨域協作課程成果。

(一) 數位教育策展與場景設計
博館所/博物館教育/王廷宇老師 ─ 織品系/展示規劃/施善贏老師
成果:由博館所學生發想線上展覽主題與教育活動設計,織品系學生進行展覽空間規劃與設計,共產出8組線上展與教育活動。在最後的成果發表後,請博館所與織品系學生為彼此的線上展覽以及展示規劃留下觀展心得及評語,達到互相合作與學習的目的。
      
線上展與教育活動:
搖擺幻夢‧叛逆的啟蒙時代
♣ 古代中國怪奇物語
♣ 人生一串、無肉不歡-漢代庖厨圖畫像石綫上展覽


(二)我們一起說個好故事-漢字與文化影像傳播製作
進修部藝術與文化創意學士學位學程/插畫/吳佩縈老師 ─ 進修部英文系/畢業製作/陳姿伶老師

成果:由英文系與文創系學生分組協作,產出創作文本相關之創意出版品(繪本或教具)。英文系學生提供產品文本相關內容、教育活動、產品教學等應用規劃;文創系學生進行產品的插畫創作、視覺設計、產品產出及印刷等流程。課程安排《著作權講座》與《故事餡Filostory講座》兩場講座,讓學生了解著作權相關法律知識,以及從創意到產品設計的製作流程與專案管理。亦在課堂中進行桌遊改編實作練習,了解製作產品內容與產品操作流程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並激發後續製作的想法和創意。課程於學期末舉辦成果展,展現這學期所學、跨域交流合作之成果。
  


B. 產學成果導向課程:109-2學期共通過14門課程;110-1學期共通過5門課程,共19門課程。

(一) 農業行銷管理/企管系/曾景翔老師
課程目的為協助農業電商「芭芭果食學有限公司」提升其品牌知名度。授課老師教授基礎行銷概念、在農業情境下的行銷組合、農產品知識、行銷研究技術外,亦邀請業師授課並針對同學的作品給予意見回饋。透過消費者問卷調查,擬定一份整合行銷溝通之推廣企劃書,並設計微電影腳本,以利電商行銷。

   
♠ 學生產學成果


C. 在地連結健康促進課程:PBL模式課程-共3課程與4師生團隊申請,與19個在地社區/機構合作;工作坊模式課程-共5門課程申請(1門課程因疫情影響取消執行),與4個在地社區/機構合作。

(一) PBL課程-單項運動(桌球競技實務與理論)/全人中心/李佳倚老師
合作單位:泰山桌委會、泰山紳士學會
解決之社區/機構問題:1.協助社區發展協會將桌球運動納入據點課程之一 2.設計適合高齡者的教學模式 3.據點的課程時間及教練人數與學員不對等,無法進行一對一教學

  
♦ 社區活動:桌球體驗營
成果:1.辦理4場桌球體驗營,參與民眾約18~25人  2.民眾對於活動滿意度80%以上


(二) PBL團隊-微量元素營養特論/營養系/駱菲莉老師
合作單位:新莊區文衡里、新莊區化成里、屏東縣萬丹鄉廈北區發展協會/廈南區發展協會/萬生區發展協會/社中區發展協會/廣安社區發展協會
解決之社區/機構問題:1.據點活動缺乏系統性與衛教相關課程和活動規劃 2.共餐餐食並未針對年長者的營養需求進行規劃設計

  
♦ 社區活動:
110.11.24 營養防疫與健康促進:防疫新生活,從齒開始工作坊 (參與民眾54人)
110.12.22 營養防疫動健康:居家運動沒煩惱,健康防疫我尚敖工作坊 (參與民眾31人)

成果:1.辦理4場據點高齡者營養評估與體適能檢測活動 2.北部社區受疫情影響未對外開放,因此將合作據點移師至已開放之屏東社區,並協助評估據點長者健康情況與活動設計


(三) 工作坊課程-博物館社會參與實踐/博館所/林玟伶老師
合作單位:泰山區志工協會
工作坊:110.11.17 博物館與樂齡檢康促促進─話說泰山工作坊
活動內容:「『話說泰山』工作坊」將結合國立臺灣文學館「友善多元平權資源箱」,以藝術與文學帶領參與者一起訴說,共同完成屬於泰山在地的文學故事。活動內容包含:互動小遊戲、欣賞繪本短劇、繪本故事感官體驗,最後透過桌遊卡牌活動分享屬於里民的泰山故事。

   
♦ 社區活動:
110.11.17 話說泰山工作坊 (參與民眾24人)

成果:1.辦理1場博物館與樂齡檢康促促進工作坊,參與民眾24人次  2.民眾活動滿意度達90%以上

D. 自主學習課程:109-2學期共通過12門課程;110-1學期共通過7門課程,共計19門課程。

(一) 品牌行銷/織品系/楊偉顥老師
課程主要目標在幫助學生對品牌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並學習如何應用品牌知識設計行銷方案,以因應未來就業市場的需求。透過學生分組自主學習之方式,鼓勵學生參與企業商業個案方式,提高學生有實際演練的機會。本學期修課人數共50人,完成3 組報名參與ATCC 全國商業競賽、5 組報名TAA2021 校園創意提案競賽、2 組參加設計相關競賽。其中,TAA校園創意提案競榮獲全國前25 強的佳績。


學生自主學習成果


E. 敘事力課程:本年度共21門課程申請通過。

(一)全人國文/全人中心/王慧茹老師
敘事主題:得意的一餐─常民飲食的生活實踐
成果與迴響:1.完成8部微電影(3-4分鐘) 2.優選影片於Youtube觀賞人次373次(74個讚/5則留言)、Instagram484觀賞人次(243個讚/4則留言)、學生學習成果平台集氣205人 3.所有影片於Youtube和Instagram上瀏覽人數共計1,086人次、按讚數497個;獲得共107筆觀賞者回饋,回應文字81筆
◊ 優選影片 快樂野餐趣
◊ 吃‧貓
◊ 得意的一餐:自己動手做!

(二)美學/應美系/吳佩瑩老師
敘事主題:基礎美感的認知
成果與迴響:1.學生至新莊區國泰國小,與該校中高年級同學一起聆聽長者的旅遊經驗,並由大學生教導小學生紀錄、討論並分享,自己聽到的美感經驗為何;之後大學生帶領小學生繪製自己的美感來源,並轉化為圖像呈現
2.大學生與小學生的共同發表會2場
   

亮點

1. 本計畫鼓勵認真教學教師以達擴散效應,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創新與改變,符合學生學習需求,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動機與成效。
2. 藉由執行創新課程,提供教師申請校內教學成果獎或申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