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
113內容
實證醫學工作坊以「點燃實證醫學的火苗」為主題,針對醫學院學生設計多層次的學習活動,結合生成式AI技術,著重於文獻搜尋、批判性評讀及統合分析等能力的培養。課程通過理論講解和實作練習相結合,強化學生在臨床決策中運用實證醫學的技巧:- 時間:第一次工作坊113年5月4日(六),09:00-16:00,第二次工作坊113年11月30日(六)09:00-16:00
- 地點:章倬樓DG510教室。
- 講者: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劉人瑋主任及林申樺藥師。
- 課程內容:理論教學:PICO模型、隨機對照試驗(RCT)與系統性綜論(SR)的評讀方法。
實作練習:學生進行案例分析與討論,運用ChatGPT輔助完成檢索與統計分析。
分組討論:模擬臨床場景,將理論應用於實際情境。
成果
1. 兩次工作坊共吸引超過80名學生及老師參加。2. 第一次工作坊113年5月4日,滿意度平均分數高達4.66分 (滿分為5分)。


參與學生專注聆聽 講師關注小組討論狀況


學生進行分組討論 全員大合照
3. 第一次工作坊113年5月4日,滿意度平均分數高達4.56分 (滿分為5分)。


劉人瑋主任介紹EBM課程 參與學生分組討論


講師關注小組討論狀況 全員大合照
4. 學員質性回饋與反思:
參與實證醫學工作坊,學員主要學習到的內容,包括:
(1) 實證醫學核心技術:
學習到了實用的文獻檢索、評讀技巧及系統性回顧的方法。
理解系統性回顧論文的統計分析方式。
掌握了使用專業網站進行文獻查找及森林圖製作的技巧。
(2) 教學實用性:
課程內容實用,對學習與工作有實質幫助。
學到如何將實證醫學方法應用於研究及學術發展。
(3) 創新工具的應用:
初步掌握了RStudio的操作及應用技巧。
認識了多種文獻查詢方法及相關專業網站。
(4) 學習實踐:
初步了解研究設計和如何進行系統性分析。參與活動激發學習動力,對於進一步深入實證醫學有幫助。
參與學員對工作坊的建議,包括:
(1) 對活動的肯定:
認為工作坊內容豐富、用心,對主辦方及講師的專業性表示高度讚賞。對學習過程感到滿意,部分學生認為課程充實而有挑戰性。
(2) 學習節奏的挑戰:
部分學生提到授課速度稍快,需課後進一步消化和練習。(3) 活動整體評價:
參與者普遍表示收穫良多,對活動的用心設計及內容的實用性表示肯定。亮點
1. AI技術應用:生成式AI技術的引入,顯著提升學習效率與互動性。2. 實踐導向學習:以臨床案例為基礎的討論模式,使學生能夠直接運用所學知識。
3. 多元學習方式:透過理論講解與小組實作,全面強化學生的專業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
4. 理論與實務融合:課程設計著重將基礎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讓學生更能理解實證醫學的臨床價值。